朱晓敏,西安经开第一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,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,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,兼职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师,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工作,有多项课题、论文、微课获奖。
本期劳动教育课程介绍:
本课选自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、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劳动教育课程》一年级下册内容。
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课程内容的趣味性,我选择了《捏橡皮泥》这节课,通过本课学习,学生既可以将生活中的旧物进行改造,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,也可以通过捏橡皮泥培养动手能力、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,还能将自己劳动改造的作品赠与家人、老师、朋友,增进情感,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!
一、活动目标
1.学习捏橡皮泥的基本方法,培养学生的观察、思考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。
2.让学生感受以旧手机壳为装饰载体的变废为宝的巧妙设计方法,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、探究意识、实践意识,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。
3.初步了解泥塑的历史发展及文化。
二、活动重点、难点
1.重点:利用橡皮泥改造一个旧手机壳
2.难点:用橡皮泥装饰旧手机壳要追求作品的美感;创造性思维训练及动手能力的培养
三、劳动材料及工具准备
劳动材料:旧手机壳、 各色橡皮泥
劳动工具:橡皮泥制作工具,白乳胶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激趣导入
教师出示橡皮泥实物:近期风靡的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,让学生观察他们是怎么做成的。揭示课题。
(通过橡皮泥作品冰墩墩和雪容融,可以直观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为接下来的捏橡皮泥学习做好铺垫。)
(二)学习探究
1.出示问题情境,帮助欣然解决问题——用橡皮泥改造旧手机壳。
2.教师示范,讲解橡皮泥改造旧手机壳的要点及方法。
(三)劳动实践
1.构思作品:先说一说,你想为谁改造旧手机壳,你有什么独特的创意和见解?
2.尝试创作:出示活动要求,运用橡皮泥以及你身边的材料设计改造一款旧手机壳。
3.展示与评价:学生分享设计理念及制作方法。
4.文化链接:泥塑“非遗”的文化历史发展。
5.拓展提升:出示利用橡皮泥进行旧物改造的物品,启迪学生
(四)总结提升:渗透通过劳动美化生活,变废为宝的理念,增进情感。
【交流研讨】
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改革发展研究部副主任 骆向晖:
本节课选自《劳动教育课程》(1-2年级)一年级下册教材内容《捏橡皮泥》,属于创意综合劳动。以大家关注度高的北京2022冬奥会吉祥物导入,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可以制作哪些作品,并选取小学生常见的手机壳进行劳动创作。通过教师示范,清晰地展示了橡皮泥制作常用的三种方法,选取小学生喜欢的“海绵宝宝”形象,示范制作手机壳美化作品。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进行创新表达和设计改造旧手机壳,学生通过动手实践,分享表达了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,设计意图等。
陕西地域特色凤翔泥塑短视频的引入,丰富了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和了解,走进身边的非遗,从了解——认知——模仿——传承。并以各种物品的创意制作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拓展、延伸,教育孩子们爱劳动,爱生活,以勤劳的双手美化,创造生活。